围城之“没有主题胡说一气”

生活 2020-01-06 1个回答

围城之“没有主题胡说一气”

By:李梓汐

图书馆里破破旧旧很有年代感的《围城》

(一) 钱钟书在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围城》中对人物的刻画很形象很写实。书中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你会在某个人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但你却不全是那个人;你会在某一时刻讨厌一个人,又会在另一时刻喜欢上他;你会一时之间同情一个人,又会一时之间觉得他有可恨之处。

文章的写作手法很奇妙:像在暗讽,又像直击;作者好像在用力讨厌每一个人,但又好像在偏袒每一个人;全书只是简简单单的叙述着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但无处不透漏着感伤。我仿佛看到了大社会的萧瑟,小人物的悲凉。或许,这部书是钱先生在忧世伤生的感情下得来的,又或者是我自己的心态所致(正值年末,再或者是好久没回家,亦或者好久没有哭过)。

(二) 方鸿渐是整本书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鸿渐展开,最后又收于鸿渐。作者和读者好像都在以上帝视角冷眼旁观,也正如此,我们得以将这部书中的人性和世故看的透彻——感谢钟先生赐予我一次“做上帝”的机会。

“围城”,书名直接可以当作思想吧!整部书中,直截了当的提出围城思想是在苏小姐,鸿渐,董斜川,褚慎明,辛楣五人的聚会中,提出之前褚慎明引用了英国的古话,说:婚姻就像金丝笼,笼外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于是乎,借苏文纨之口: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句话就这样出现了。除此之外,书中再无明确说明,却又处处都在呐喊着:真是围城啊!

(三) 方鸿渐的“围城经历”极为典型。从出国到回国,从上海到湖南,又从湖南回上海,包括本书结尾他又开始对成都心怀希望。所有的一切兜兜转转,来来回回,人却还是会躁动着、不安着、恐惧着、害怕着。究竟要如何区分是人性的不满足,亦或真是所处环境的问题?我想不明白。方鸿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或者说,钟先生想要向我们传递怎样的一个形象?我心中没有答案。亦褒亦抑,最不羁又最敏感,最果敢又最犹豫,他似乎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四) 鸿渐的感情经历可算作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经历爱而不得的过程最终趋于安稳的最佳范本吧!当然,仅个人主观想法。回国船上先有鲍小姐,后有苏小姐紧随其后,遇到心仪的唐晓芙,娶了贤妻良母孙柔嘉;

鲍小姐的名字怎么来的呢?杨绛在“钱钟书写围城”中讲到:鲍鱼之肆,大概这样鲍小姐才姓鲍。若要在当今社会给鲍小姐找一个“位置”,称她为渣女一点都不为过;苏文纨和鸿渐之间的故事也是相当精彩:太过自信的文纨认为鸿渐爱自己,而鸿渐却因为狠不下心来拒绝苏小姐而犹犹豫豫、拖拖拉拉;或许,正是他的懦弱和优柔寡断导致了他和唐晓芙的感情化为泡影。从此,鸿渐开始对感情麻木、对感情无感,他好像丧失了爱一个人的能力;柔嘉大概是一段婚姻的最佳人选,所以鸿渐选择了她。婚姻是围城,婚姻是牢笼,所以鸿渐好似爱柔嘉又好似不爱她。

(五) 赵辛楣和唐晓芙应该是作者最为偏袒的两个人吧!正因如此,作者不舍得将唐晓芙嫁给方鸿渐,也不舍得让赵辛楣一直呆在三闾大学这个是非之地。这两个人近乎完美(或许是因为着墨不多),总之作者在写其他人时手法异常微妙,好似在暗讽着什么,好似在嘲笑着什么!

(六) 最爱文章的留白式结尾: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