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高或可及也,其宽不可及也论孔子地高与宽

自然 2019-12-22 1个回答

其高或可及也,其宽不可及也论孔子地高与宽

“万世师表”

与客观真理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一个人地高度;体谅他人,换位思考,决定了一个人地宽度。----李率

在人生地宽度方面儿,我显然是做地不够的。我一味的追求:理,在‘道’上前进着,由路及理,是挺高,但却缺乏点儿宽恕了。我总是太一针见血,笔直的,像一耸立的高楼,铁塔,甚至比那还要高一些,高一点儿。我总是能看穿本质,只要我想看,只要我愿意。可是由于太真实了,太直接了,这也让我在人生宽度上,变的很狭小,很狭窄了。我只是一味的追求:高,追求高,追求客观真理,虽然我能归正我自己,但对于人间疾苦,以及人世间的冷暖、以及无奈,却是难以做到推己及人,或由此及彼了,道理是一样的。

这是我的‘宽度’不够造成的。看透了,如果可能的话,就一定要直说,说透,这是我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太直,且太爱表达自己了。说的对错放一边儿,大部分都是依照客观真理来说的,可是这些话,往往过于真实,血淋,我不确定每个人是否都能面对自己,结果人家害羞,掩饰,以及遮挡的被我一力揭开,怎么说呢,因此失了不少朋友吧,道理是一样的。也不能说太聪明,只能说是太犀利了,太一针见血,太不留情面了。我是这样的人,‘诚’,‘直’,这都是跟孟子学的。

孟子也是这样的人,‘诚’,‘直’,所以为什么孟子不及孔子,算是:‘亚圣’呢,不是说,孟子地高度,不及孔子,孔子虽然说是大圣人,万世之师表,可是孔子地高度,后世也有人曾接近过,(吾个人认为)孔子的高度,并非是孔子令我们后世之儒者,儒学生所难望项背的点,孔子真正让世人难以企及的,其实是他的广度,与他的‘善’了,道理是同样的。孔子是因材施教,比如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问孔子,孔子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状态下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回答,这是孔子的高明之处,孔子,当然知道‘客观真理’是什么,客观真理为什么,孔子当然知道,但是孔子与孟子最大的区别,便在于孔子他特别,特别地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地角度,去思考何为‘对对方最好地’回答,与问答复了,道理是这样地,一样的。这是孔子与孟子最大地不同,也是孔子被叫做:‘万世师表’地,最重要地原因之一了。何为:‘师’,师,首先得自己够高,自己够明白,自己够透彻了;可是这还不够,有些人做到这一步,做人,就觉得,可矣了,足够了,是这样没错了,做人首先就是罢自己先活明白了,这没有问题。

可是‘师’之所以为师,不仅仅是自己要明白,你还得去让你地学生们,去明白,这就很难了,因为这需要人生地‘宽度’,而非‘高度’了,道理是一样地。

1.

高度够地人,有很多,比如说孟子,比如颜回,比如董仲舒,诸葛亮什么的,很高,無论是天赋,还是悟性,天资都已经远远超过,以及异于常人(许多了),但是他们能称为:‘万世师表’吗,还差火候,还差火候了,道理是一样的。

2.

所谓‘万世师表’,‘横’,‘纵’都得無与伦比,那称得起是:万世师表嘛,只有纵,没有‘横’,不行的,只有‘横’,没有纵,那也是绝对不够地了,道理是一样的。只有‘横’没有纵,那既是一个纯粹地:庸才。只有纵,而没有横,那也算不上‘中庸’了,道理是一样的。所谓‘中庸’,便既是:横,纵,都满足,故称为,叫:中庸了,道理是这样地,一样的。‘纵’呢,完全是靠自己,靠自己地天赋,靠自己地悟性,去悟,去修……这个过程可以横跨一生,也可以‘朝夕而已’,看个人地悟境,与造化了。而‘横向’的宽度,这就需要点儿换位思考,与所谓地“同理心”了,道理是同样的。一个人的‘纵向’能有多高,与他地‘横向’能有多宽,这大多是注定好地,以‘孔孟’为例,孔子自然是横,纵都没有问题的,而孟子,我个人以为,孟子偏向于:‘纵高’,既,孟子这个人,他不太具备孔子的‘同理’,也即是说,孟子更倾向于:高,我够高,我养‘浩然之气’,反正我够高了,你们随便,当然,“你们随便”这句话不是孟子说的,是我说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也不能说不对。因为人活这一世,第一大‘義’,就是顾自己,罢自己修好了,如果还有余力,你可以尝试着教学,如果不行,或不感兴趣,那只顾自己也是没错的,因为如果一定要在‘横’,‘纵’之间做选择,取其一的话,我依然还是会选择:‘纵高’,可能,那就是我的‘命’吧,道理是同样的,一样地。我没有能力像孔子那样,做到:有教無类,所以孔子是千古一人,他地胸怀,無人可及。孔子地胸怀,無人能及,孔子地高度,我们可以尽力,孔子地修养,我们可以尽力去与之匹配,和靠拢,这是修养人,可以做到的,但就像孔子评价‘宁武子’所用到地句式那样,子曰:“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自《论语·公冶长》)我们亦可以用“宁武子式”评价孔子,说:“其高或可及也,其宽不可及也”,道理是同样的。

----作者:李率 己亥年 冬月廿七 于家中作

其高或可及也,其宽不可及也论孔子地高与宽

剩余:2000
下一页:单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