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事例

自然 2020-09-26 07:34:23 1个回答   ()人看过

苏轼,豪放派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饱经挫折,但其豪放的性格和胸襟每每都让他把挫折征服,让自己的诗作不断地达到高峰,用豁达淡然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他在被贬之地关注民生并培养出很多后代的饱学之士。苏轼在嘉佑元年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直到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七月死于常州。东坡居儋州3年,写下诗词140余首,散文100余篇,书信40余篇,撰写学术论著《书传》,并对《易经》和《论语说》两部学术论著进行修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事例

顶一下 ()  踩一下 ()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