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大公司病:死亡还是重生?

艺术 2019-12-22 1个回答

傲慢与大公司病:死亡还是重生?

辩证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会经历诞生、发展、壮大,然后衰败,死亡的过程。公司的发展亦是如此。

创业,本身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大多数创业失败的公司,根本没有机会让我们看到,而我们看到的那些星光璀璨的伟大公司,也都是从小公司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

随着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公司病似乎不可避免。大公司由光辉的顶点走向衰败的拐点,大都拜此病所赐。如何破解大公司病的魔咒?大抵有两个途径:

一是保持公司规模,通过控制公司规模,掌握公司的管理路径,不让管理路径太长太复杂而滋生大公司病。日本有很多百年老店,到现在依旧屹立不倒,但细查起来,它们的规模都不算大,这就是各种原因。维持小而美,可行万年船。

二是选择重生。小而美固然美好,但有抱负的企业家不会满足于此。阿里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但公司愿景仍是做百年企业。实现长久繁荣,破除大公司病,还维持庞大规模,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破茧重生。

有一句老话,叫做店大欺客。大公司病,往往是从傲慢开始的。

1991年的一天,当时仍是小公司CEO的比尔盖茨应邀来到柯达总部在地纽约州罗切斯特市雄伟的大厦,他此行的目的是与柯达董事会成员商谈在新兴的PC操作系统Windows上支持柯达数字图像格式的问题。对于当年年收入高达189.1亿美元的柯达来说,与年收入只有11.8亿美元的微软商谈这样的小生意,显得冗长而乏味。时任CEO惠特莫尔居然在会议上鼾声大作。

然而,这件在当时看来不起眼的小事,却成为柯达这家已经成立数十年巨型公司的一个拐点。柯达因为傲慢,错过了相机数码化浪潮,从此慢慢丧失了在拍摄领域的全球龙头地位。

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案例是诺基亚。在最鼎盛时期,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超过95%。如此恐怖的市场占有率,会让人有这家公司永不会倒的错觉。当年的诺基亚智能手机,在八零后的回忆里,应该还记忆犹新。安装软件麻烦,需要所谓的认证,兼容性不好,操控性也差。亮点是结实,据说能当砖头砸核桃用。当时的摩托罗拉、三星以及HTC等手机厂商,已经尝试使用兼容性更好、操控性更加的Android系统,然而诺基亚却选择视而不见,仍使用他的那广为诟病的塞班系统。直到苹果的iphone横空出世,在现代化的iOS和Android面前,塞班承受的实际上是降维打击,看似牢不可破的95%市场占有率竟然轰然倒塌。

其实,如果诺基亚在打击后的第一时间投身安卓阵营,凭借它良好的硬件能力和口碑,它仍然有机会。是傲慢再一次让其作出错误的抉择,似乎选择安卓,就是选择耻辱,它宁愿和当时并不成熟的微软移动联姻,也不选择安卓,这次一步步滑入彻底失败的深渊。

可以看出,正是傲慢,让患上大公司病的大公司们看不到这个世界真正重要的变化,看不到世界发展的形势。

腾讯则是治好大公司病,破茧重生的正面案例。2010年的中国互联网爆发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史称「3Q大战」。大战的双方是奇虎360公司和腾讯公司。就体量和实力来说,360公司远逊于腾讯,作为大公司,腾讯展现了它傲慢的一面,直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逼迫用户二选一:安装360软件,就不能用我的QQ;用我的QQ,就不要安装360。

此决定一出,全网哗然。本来弱势的360瞬间收获了大量同情。而且,虽然360最终输掉了和腾讯的官司,但也藉由这次大战中收获的同情,在群狼环伺的互联网江湖站稳脚跟。反观腾讯,口碑因这次大战降到了冰点,当时的腾讯,俨然成为流氓的同义词。

大公司身处高位,没有风浪,没有攻击,没有问题,都是不可能的。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傲慢不能真正地看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3Q大战」后,腾讯没有选择继续傲慢,而是深刻反思,并最终做出重大改变:调整架构、以用户为中心、全面开放和内部赛马。

可以说,「3Q大战」不仅没有把腾讯打倒,反而促成了它的破茧重生。开放平台,重视用户体验,以及从内部赛马中走出的微信和王者荣耀,都让腾讯获得了比以往的辉煌更耀眼的辉煌。

重生和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和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回答者低下自己傲慢的头颅。

傲慢与大公司病:死亡还是重生?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