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杂文随笔——金秋雅戏说蛐蛐

体育 2019-12-22 1个回答

293杂文随笔——金秋雅戏说蛐蛐

早年间许多老北京人都爱玩蛐蛐儿,每当蛐蛐鸣叫之时就会有人来到荒郊野外在杂草丛中捉蛐蛐儿,尤其是胡同里的男孩子们结伴儿拿着捕捉蟋蟀工具到郊野间的杂草从中,荒凉的坟地里,破旧老屋墙根儿下或者破败古庙的砖头瓦块里去捉蟋蟀。捉蟋蟀、养蟋蟀、斗蟋蟀也成了老北京人秋天消闲的乐事。

蟋蟀是文词的称谓,俗名就是蛐蛐儿,也有人叫它促织。《诗经》蛐蛐儿善鸣好斗,其音色委婉动听,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老北京玩虫人的心中不同地区的极品蛐蛐儿也要有一个与之相配的名字,一个响当当如雷贯耳的名字。在玩虫一族人中除了传统的条件之外还有这样一个坊间认可说法:黑不如黄,黄不如赤。就像老北京人说的那样: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普天之下相克相生。

山东德州地区的“墨牙黄”,宁阳地区的“铁头青背”和“黑牙青麻头”,名品蛐蛐儿中当然也少不了北京地区的蛐蛐儿,北京苏家坨地区的“伏地蛐蛐儿”,黑龙潭地区的“虾头青”和石景山福寿岭一带的“青洪头”,永定门外的“铁弹子”和“白牙青飞翅”这些名品蛐蛐儿价格当然不菲。而名落孙山的就是小时候青山逮蛐蛐儿时常见的大老米和棺材板了。

蛐蛐儿素有“天下第一鸣虫”的美誉,斗蛐蛐儿之俗始于唐朝,兴于宋朝,宋代的小说《济公传》中就有“济公斗蟋蟀”的章节,可见当时斗蛐蛐之风盛行。何为上品蛐蛐儿,在玩虫界大行家的眼中须符合下列的选择条件:头大圆阔、牙长腿长、腰背厚实者为优,即虫形要方厚,项要宽老,双翅要薄尖,牙齿锋利坚硬,腿要长圆,尾要尖糯者,这样的蛐蛐儿在双方搏斗时获胜的几率最高。古有伯乐相马,今有玩家慧眼识虫,现实的情况是上品蛐蛐儿常有,慧眼识蛐蛐儿的人可不多见。何况生命只有短短百日的蛐蛐儿,您还没有找到符合心意的蛐蛐儿,它们兴许早就弯了回去。

人们在养蛐蛐儿,斗蛐蛐儿时创造了许多特别的词语,圈外人一般是听不明白的,这类词语在不同玩家圈子内有着不同的专业术语,——行话。斗盆儿、牙力、交口、挑草儿等都属于斗蛐蛐儿的行话,站锵儿、串口、脏口,指的是养鸟人的行话。如果有人说话时用“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莫哈,莫哈,正晌午说话谁还没有家”那就是土匪之间用的黑话了。

“贴铃”这词儿您知道吗?单从字面上看我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说出子丑寅卯来。“贴铃”的意思是“未养蛐蛐儿先蓄雌”,您一看就明白了,即蛐蛐儿开始决斗之前先给蛐蛐儿它找一位貌美的好媳妇——三尾大扎枪,这种给秋虫婚配的方式就叫“贴铃”一旦“贴铃”后的雄性蛐蛐儿战斗力猛增,为了自己的媳妇真刀真枪玩了命,用勇冠三军来形容绝非妄言。

蛐蛐儿,天才的中音歌唱家,天籁之音在清凉月夜中悄然响起,鸣叫之声清脆悦耳,听其鸣叫心中暑热不在,消人怠倦颇有奇效,红尘中的喧嚣亦不在心中。静静地倾听思绪就会随着田园歌手悦耳的声音在绿色的田野间徘徊,随着曼妙的旋律在星辉斑斓的夜空静静地流淌,就会陶醉在蛐蛐儿美妙的音乐中。

丙申猴年七月初二

一蓑烟雨任平生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一个老北京人的回忆录”

无论您选择赞赏还是转发

对我都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293杂文随笔——金秋雅戏说蛐蛐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