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敢于把竞赛课上成家常课

生活 2020-01-06 1个回答

好老师敢于把竞赛课上成家常课

图片来自网络

“把竞赛课当成家常课来上,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境界。”这是全国著名语文教师吴春来先生的一句话。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能说出这话的人,也很有境界。的确,敢于把竞赛课上成家常课,这难道不是一种自信吗?这种自信来自哪里?来自深厚的文化功底,来自精湛的教学技艺,来自真实的教学追求。这样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好老师能够把竞赛课上成家常课,好老师敢于把竞赛课上成家常课。

把竞赛课上成家常课,是一种崇尚真实、践行真实、坚守真实的教学行为。把竞赛课上成家常课,体现的是上课教师去伪存真的教学观念,灵活自如的教学方法,游刃有余的教学智慧,从容自信的教学底气。老师带着真心、真诚、真才实学来上课,展现给人的是真面貌,传递给人的是真本领,这难道不是一种教学境界吗?若要追问是什么境界?就好比唐诗之浑然天成;好比清水出芙蓉;好比金庸先生说的“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好比道家哲学中的“大成若缺”与“大象无形”。

吴春来先生有才华,有胆识,抛出了这么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抛出了这么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这句话就像雷雨之前突如其来的一道闪电,就像闪电之后震耳欲聋的一声惊雷,就像惊雷声中倾盆而来的一阵暴雨。其作用就是让人眼前一亮,让人心中一惊,让灰尘般的错误言论消失殆尽。然而灰尘是清理不完的,错误的言论也不会被彻底消灭。但有过一阵暴雨,总要换一阵子的清新。

吴春来先生像一个勇士,他没有“荷戟独彷徨”,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在呐喊。他在替上课教师说话,他在替上课老师重塑形象,他在替上课老师争取应得的尊严与名誉。这里说的上课老师,自然是指敢于且能够把竞赛课上成随堂课的老师。这些老师,或许早已经把外界的评价看得云淡风轻了。对于上课,他们有自己的理解,他们有自己的分寸,他们有自己的取舍,他们有自己的坚守。对于上课,他们参透了,什么样的课是真好。所以,当别人看轻自己,当别人误解自己,他们不会花时间花精力来做出解释。他们的重心在研究教学上面,在追求真正的好课上面,在持续上好每一堂家常课上面。

或许是因为责任与使命,或许是因为性格与性情,吴先生替上课老师说出一句话来。他要把上课人的高度翻译给其余的看客,他要让其余的看客读懂上课老师的高度。一般看课不会说这样的话,说不出这样的话,也可能不敢说这样的话。许多看客,都爱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去看别人上课,好与坏都与己无关,更不会打破既有的思路,去挑衅大众的认知,帮处在弱势的上课老师说几句话。或许,还有一部分自觉聪明的看客,还在暗自嘲笑吴先生的率直。

可惜的是,读到吴先生这句话的人还是太少了,或者说即使没有读过这句话,能领悟到相关道理的道理的人,也还是太少了;再或者,领悟到了相关道理,敢于表达出来的人,仍然还是太少了。

上课人面对的现实是什么?前面已经说了,上课人都处于弱势,哪怕他在知识与教学技能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还是不容易逃脱被误读、被曲解、被批评的命运。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一样,管理层的人是不上校级竞赛课的。理由也简单,自然已经身居要职,自然不能轻易就露一手。他们的角色是评委,工作任务在于评价,工作的水平在于指导。他们往往待到别人上完课,自己先喝一口茶,把自己外出学习舶来的,估摸身边的人没怎么听过的,不着边际地评论几句,这便给现场带来了一些“时髦”的空气;抑或选择稳妥的观点,大家极容易形成共识的来那么几句,就算是指点了江山,积累了功德。

若一个老师把竞赛课上成了家常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大家——有权利评这堂课的人,对他群起而攻之。质疑上课人的态度——准备不充分,备课不认真,竞赛课怎么能上成家常课?质疑上课人的能力——没有掌握上竞赛课的要领,没有使出能获得好评的大招,竞赛课居然上成了家常课?质疑上课人的情商——开场时没有赞美天气,没有欢迎领导、同行莅临指导,结束时没有指导学生向听众鞠躬致谢,竞赛课竟敢上成家常课?

古人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句话用在赛课人身上,再贴切不过了。赛课人不管怎样努力,好像最后极容易收获个一无是处。因为把竞赛课上成了家常课,这一点错了,被扣上“懂不起”的帽子,自然也就一错百错了。比如,上中国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若不在开篇谈一谈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那便是备课不充分,知识面不够广。比如,上课时若没有让学生上黑板写写画画,若没有让学生来一些表演,那便是不得竞赛课之要领,没有使出一些容易取胜的大招,也就是所谓的“懂不起”。比如,对于评委和其余同行,开场没有欢迎,中间没有巧妙的恭维,结尾没有感谢,那便是情商不高。

于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竞赛课的章法就基本显现出来了:知识层面,一个字——“扯”,最好围绕一个中心,古今中外无所不包,相关的东西全扯进来,不相关的东西,自圆其说地也扯进来,这样既能让听者放飞自我,无限畅游,也能引诱出评委给出“不仅渊博,又一课一得”的高度评价;学生层面,也是一个字——“演”,小组轮流演,男女比赛演,台上台下演,总之各种演,演起来就热闹起来了,从而把评委“课堂气氛活”“学生为主体”等好评也收入了囊中;情商层面,还是一个字——“捧”,捧天气,捧学生,捧评委,捧同行,捧欢了这家,捧乐了那家,直捧得全场笑哈哈,如此,“教师灵活性好,师生关系融洽”的评价也稳稳地拽在了手中。于是,名次不用发愁,得奖不用担忧。

以上就是当前竞赛课的现状,竞赛课已经有了其自身的操作模式,而且许多人都已经达成了共识。简单地说就是卖弄加取悦。古人有“娱神”的风俗,有的写写文章,念给神听,让神高兴;有的画成花脸,或带上面具,奇装异服,跳怪诞的舞蹈,也是让神高兴。《左转》里说的好:“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神也是有原则的,轻易不为所动。

今天的竞赛课像是在“娱人”,上课人使出十八般武艺,让评委高兴。评委毕竟是人,估计没有神那么把持得住,一旦上课人使用了“扯”“演”“捧”等手段,评委往往被感动。若不那样做,便是“懂不起”,便不是一个圈子。在竞赛课上,家常课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常常遭到否定,常常遭到打压。上课人听到比较多的建议是,“毕竟是竞赛课,肯定不能像平时那样上”。若竞赛课不像平时那样上,它的真实性又在哪里?竞赛所被认同的好课,不是家常课,不能家常化,那么竞赛的意义又在哪里?或者,家常课不敢拿来参加竞赛,那么家常课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把竞赛课当成家常课来上,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境界。”再次回到这一句。可以说,把竞赛课上成家常课,是检验一位老师是否是好老师的标准之一。好老师是不屑于卖弄的,举手投足,自见修为。好老师是不屑于取悦的,心系学生,仅此而已。好老师是敢于把竞赛课上成家常课的,他们秉持自身操守,不为名利所动。好老师教育初心不改,教育真诚不改,虽流言绕身,也掩盖不了真正的大师风采!

(文|黎浩楠)

好老师敢于把竞赛课上成家常课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