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财富是家风

生活 2020-01-06 1个回答

最大的财富是家风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是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等等,在挥霍父母留给自己的财富。然而,当今社会上存在一个严重的现象,那就是穷家富养。年轻时吃够苦头的爸爸妈妈,不忍心让自己的子女再次受苦,于是,自己省吃俭用不舍得花钱,却在物质上倾其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就是中国式的巨婴。

去年,上海街头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一位上了年纪的老阿姨在街上走着,后面一男子突然冲过来将她抱起,在空中狂甩。老阿姨试图挣扎,男子则加大了力度,强行将她往地上按。瘦弱的老阿姨被甩得站都站不稳,一个踉跄就摔倒在了地上。她疲惫又无奈地坐在台阶上,男子却愈发来劲,脱掉自己的上衣,用力地朝着老阿姨的头部抽打,甚至将衣服甩在了她脸上。后来,周围来了一些保安,大家试图制止男子的疯狂举动。可谁知,这名男子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还拿了别人的扫帚,要过来殴打老阿姨。后经调查才得知,这名老阿姨,不是男子的仇人,而是他的母亲。原来当天,男子向母亲索要2万块钱还银行贷款,但母亲说自己没钱。男子便让她去向亲戚借,母亲不同意,他就直接动了手,对自己的母亲又是拖拽又是殴打。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竟然为了钱对自己的母亲拳打脚踢,怎么会有这样不孝顺的孩子?说到底,这都与家风教育密切相关。

前几天, 我的一个学生家长向我控诉孩子:孩子每天要很多零花钱,在家顿顿点菜,屋子里乱糟糟,堆满了脏衣服和臭袜子,老师和爸妈不让玩手机,他硬是夺走爷爷的手机玩,几乎每天都有作业问题。我了解到他家里的经济情况,父母没有什么学历,只能打工挣钱。爷爷奶奶退休工资也不高,但是对孙子百依百顺。孩子在班里行为有些乖张,哪个班委批评他,他就出言不逊,摔凳子耍脾气,和同学关系紧张。年级里像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的模样就是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风教育,我们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良好的家风。

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家族,历经几代兴旺,广出人才。清代的曾国藩就是凭借其传承百年的治家之道,使得曾氏家族走出有名望的人才240多人。有商界巨贾,有学界泰斗,每一代皆烜赫一时,创造了中国家族史上的一大奇迹。

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然而,曾氏家族绵延至今,没有出现过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其中的秘诀,就在于曾国藩治家有道,在曾国藩的家训中,有三点最值得后人借鉴。

第一,不睡懒觉。

早起,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良好行为品格。曾国藩所立下的第一个重要家风,就是规定必须高度重视早起。早在曾国藩祖父曾玉屏的时候,曾家就有了早起的家规。曾玉屏制定了家训“八字诀”,分别是“早、扫、考、书、宝、蔬、鱼、猪”。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早”。

在曾国藩家书中,就早起这件事,他对家人有很多叮咛。在给四弟曾国潢的家书中,他说祖父留下的八诀家训就是“若不能尽行,但能行一早字,则家中子弟有所取舍,是厚望也”。他还强调,“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就是说,要想去掉自己懒惰的习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早起。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他则不厌其烦地询问:“尔在家常能起早否?诸弟妹早起否?”他不但要求子女家人早起,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他在床边放个铜盆,盆上用绳拴个秤砣,再把香系绳上。香尽绳断,秤砣砸盆就会发出声响。曾国藩就翻身起床,开始点灯读书了。早起的习惯,他坚持了一生。

早起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为习惯,其意义却绝不可小觑。

1、早起可去惰。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弟弟“要想去掉‘惰’字,以早起床为第一要义”。他又说:“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 我们常说要修身自律,首先要从勤字开始,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一勤天下无难事。

2、 早起能强身。“医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早就明确提出“晏卧而早起”,把它作为重要的养生经验传给世人。一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研究也显示:当人们的生活方式总和生物钟作对时,人们患上各类疾病的风险就可能会增大。如果按照生物钟规律,早睡早起,身体的免疫力就会增强,生病的风险就会降低。能够早起的人,一般都会早睡,而良好的作息规律可以帮助人体增强免疫力。

3、早起可振奋精神。《增广贤文》有言:“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这也是我爷爷最爱给我们讲的一句话,所以,我的父辈们从不睡懒觉,这个习惯也传给了我们这一辈。

早上起床早,有充足的时间把该办的事情料理妥当,起床晚容易手忙脚乱,把该办的事情落掉,慌慌张张。 当每天早起将硬骨头啃完,这种成就感所带来的愉悦心情,就是你源源不断的自信来源。能不能做到坚持早起,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心性和习惯;能否做到自我约束、是否具备恒心和毅力、是不是凡事勤奋努力,而这些无论是对于做人还是成事,都是最重要的根基。

勤拨灯,灯就常亮;勤磨刀,刀就锋利。早起,是居家过日子的根本,更是福泽儿孙简单易行的家风。

第二。不留财产。

曾国藩的另一个治家原则,则是不给儿孙留财产。曾国藩初为大官时便对家人表示:“绝不留银钱与后人。”后来身为湘军统帅,他再次申明他的态度:“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无可恃,就是不留财产的真谛所在。让孩子觉得没有父辈可以庇荫和凭靠,才会真正自己去努力。

自古奋斗出英雄,从来纨绔少伟男。清贫,常能激励人去追求向上。过多的金钱,反而诱惑人走向堕落。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相当惊人,田产、房产和当铺遍及芜湖、上海、南京等地。但其孙子李子嘉分得家产后,吸鸦片、逛妓院、赌博,其他一概不管。他赌钱基本不赌现金,而是直接赌田契、房契。没几年,财产就被他挥霍光了。此时的李子嘉才知道什么叫穷,没地方住、没东西吃,东家吃一顿西家蹭一顿。这样的穷困潦倒下,享乐惯了的李子嘉终于扛不住了,他跳进池塘自杀了,只有43岁。

林则徐也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关于一个家族的兴旺,留钱是没用的,钱多,则易生奢,奢久必败落。靠人种地满地草,靠人盛饭一碗汤。不为子孙留过多财产,教他们自立自强,才是身为父母的智慧。

第三,不绑架孩子。

曾国藩教育子女并不死板,相反他很注重子女的兴趣爱好,对他们因材施教。在两个儿子的职业的选择方面,曾国藩丝毫不强加干预。尽管曾国藩是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但他并没有要求孩子也一定走科举、进官场。当曾纪泽多次科举落榜,向父亲提出不以功名为愿时,曾国藩同意了,在信中,他这样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后来,曾纪泽凭借自己的努力,终成晚清著名外交家。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与哥哥一样会试名落孙山,他也效法哥哥,学起了数学,最后成了一名著名的数学家。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里,放弃科举需要很大的勇气。由此,也足见曾国藩的教育观是多么难能可贵,多么富有远见。

在这种不功利、只注重孩子个人兴趣和个人发展的教育理念下,曾氏后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当官,而是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做一门扎扎实实的事业。他们的一生过得很有成就,也很充实。 曾国藩对于成功的标准,是指孩子能够不凭外物,不凭借外在的东西,自己能够在内心找到快乐和宁静。

条条大道通罗马。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去奋斗,这才能激发孩子内在的活力。父母最该做的,不是帮孩子做选择,而是让他们真正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不以自己的意愿绑架孩子,不以自己的局限限制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正是因为有了曾国藩这些开明先进的教育理念,曾氏一族立德、立业,人才辈出,传承不绝,也实现了曾国藩的遗愿:“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因此,父母除了给孩子必要的物质需求之后,更要培养他自强,自立,自信的品格,让他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顺遂时不忘形,逆境时不怯懦,坚守底线,不卑不亢地行走在天地间。这才是会让他受用一生的财富。

最大的财富是家风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