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最仙气的一首绝句赠白道者,果真是写给白道士的吗?

历史 2019-12-22 1个回答

李商隐最仙气的一首绝句赠白道者,果真是写给白道士的吗?

李商隐这首诗叫做《赠白道者》:

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

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

为何称其为最仙气的绝句呢?其实作为一个曾经的修道者,李商隐离开道宫后和很多道士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常有诗信相赠往来。而写给道士朋友的信自然是仙气弥漫,用词用典偏向道家传说。

其实这首诗倒是没什么难理解的,只是诗人本身的离奇际遇和其他的很多作品为这篇诗作打下了很深的底色,或者说挖了很多很深的坑,到了这首比较简单的赠别诗,反而没有人相信他这么简单了。

简单了,就不是李商隐了。

平仄没什么好讲的,我们来看为什么这首赠别诗会有很多争议。先解诗的本意。诗题《赠白道者》,这个白道者应该就是李商隐另外一首《归来》诗“难寻白道士,不见惠禅师”中的白道士。这个白道士好酒,也是长安永宁里华阳观里的修道者,与诗人素有来往。

“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道观前再拜辞别,风儿轻轻摇动碧绿的桃枝。

“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咱们就这么别过了,若是有酒共醉,我们又要伤心一回。

这看起来简单明了,其实不然。李商隐的用典是晚唐一绝,这几句诗中用典也非常多,但是并不明显。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认为这首诗其实不是写给白道士的呢?

第一,李商隐的诗长期文不对题,所以就算他自己注明《赠白道者》,读的人也不信。

第二,他诗句中的各种用典确实明里暗里指向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女人。

首句中的“十二楼”出自《十洲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这里无非是指代仙宫。可是“十二楼”这个指代在李商隐的诗中出现得太多次了。《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这宋华阳姊妹中就有他的情人,是陪同华阳公主一同修道的女道士,和学道的年轻诗人一见钟情,干柴烈火,发生了故事。因为不合礼法,李商隐被驱逐出道观,宋华阳幽禁宫中。两人不得不分离,在痛苦诗人的玄幻脑海中,这女子就锁在了“十二城中”。

还有《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这三首诗详细地记叙了住在“碧城十二”的仙女与自己偷情后导致仙女珠胎暗结,不得不用药打胎的旧情事。最后一句“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还点出,这事儿吧,其实大家都知道了。

​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事情,不但他们的师父《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中的刘先生知道,这白道士自然也知道,他和他们一直保持诗信往来未必不是因为痴情于宋华阳。而李商隐知道自己和这些道士们的唱和作品总会传到宋华阳手中,不能当面拜别,借助《赠白道者》和“十二楼中”的情人拜别也是有可能的。

李商隐这七窍玲珑心,和他相爱的女子自然也是聪慧得紧。这份款曲暗通,即便是后人臆测,也不过分。

第二句中的“碧桃”出处是指老子西行,曾与王母共食碧桃,而三四句的“壶中”取自道家传说“壶内乾坤”的意思,具体出处忘了。

不过这些典故都是对仙境的刻画,同时不断加强拜别对象是仙境中人,这倒是和其他诗中对宋华阳的称赞暗合,更容易让又闲又爱八卦的后来者去猜测这首诗的真正意图。

其实也可能就真的只是和白道士话别的诗,只是习惯性地用了很多典罢了,包括用了自己的典。

但是后人不信啊,还是那句话。

简单了,就不是李商隐了。

李商隐最仙气的一首绝句赠白道者,果真是写给白道士的吗?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