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林君”副院长

健康 2019-12-22 1个回答

回忆“林君”副院长

应该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了吧。 知道林院到另外一个医院任职,是源于他的微信朋友圈里。

林院长在我们医院的时候, 和他也几乎没有任何的交集,因为我不过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临床医生。

而我却又阴差阳错地和他有了屈指可数的来往,至今依然清晰可见。这一切均缘于我们的爱好:文学。

学医,从医,本来要看的书籍就已经很多, 要忙的临床事务已经很繁琐。要想能够有闲情去弄文,如果不是内心喜欢就很难顾及。因此,医院的读书会会员是所有社团里人数最少的,具体我也不清楚,只是我猜测而已,因为我再也没有加入其他社团。作为读书协会会长的林院长,并没有因为会员人数而影响到他的心情。我不知道谁帮我报了名,我糊里糊涂地成了读书会会员,但读书会是我真正喜欢的协会。即使没有加入读书会,我依然业余读书写作,在网站和纸媒上偶有小文露个脸。因为工作比较忙,能去参加会员一年两三次的集体活动少之又少。

记得有一次协会活动,林院长做完佳作赏析之后,要我们每一个人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名著。他看到我坐在一个角落,立刻很和蔼地说,陆医生,你也算是一个“作家”了,快点坐过来。林院长指着他身边的空位要我坐过去。平时里我就很胆怯和领导亲近,这样的位置我哪里敢坐了呢。

我知道,林院说我是“作家”,是出于鼓励和爱护,我充其量只不过是作家协会会员罢了。其实,他的文采是协会里不可否认的。这个观点在林院离开我院之后发的一次朋友圈里得到证实:二十几年前林院读大学的时候,就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而有些文章在今天读起来依然赞口不绝。我此时此刻想起他在众人面前称呼我“作家”,多多少少是一种“同行”的爱戴和鼓励。

喜欢写作的“文青”,一般都喜欢在朋友圈里晒文,就如喜欢旅游的驴友喜欢晒风景图片一样。有一次,我在过年回来后写了一篇有关我患病妹妹的文章,只是感情宣泄,以减少自己内心的愧疚。这篇文章也被散文网等转载,我也在朋友圈里转发了简书版。简书有打赏功能,却意外收到了林院二十元的打赏。

钱不多,但是我很惶恐。毕竟是领导打赏,我实在过意不去,就私信询问他“我拿有家乡土特产…”,他回答说:心意领了,并告诉我不要愧疚,在文学面前无上下级关系。那一时半会儿,我内心莫名感动。

记得花都区评选书香家庭,林院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我名额报上,这是工作人员电话联系我时透露的信息“林院要一定报上你的名字”。我深知自己离书香家庭还有很远的距离,也没有想到过要参加此类评选。虽然两次都无缘入选书香家庭,但是我依然很感谢林院长的知遇之恩。一个并没有刻意亲近他的人,他竟然三番五次地给予“关注”。

科室有一段时间人员变动,混乱不堪。林院从医院层面上给予科室的关注,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他对医院的爱护之心,毕竟他在我们医院已经工作了二十余年,自己的大半好时光都已经挥洒在这里,又有谁看得下科室混乱呢?更何况是书生意气的林院。

在工作之余,林院看到比较好的文章,他偶尔也私下转发分享给我。这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或者是一种扶持爱护,我说不清道不明。我只是知道,在新的东家里,林院依然没有离开文学,而且独创性地开办了孕妇音乐胎教活动,以音乐探索着早教的各种可能。我没有去到现场参加活动,但是看到官网发布的新闻稿,图片上的林院似乎少了之前的一丝丝忧伤,容光焕发,笑容可掬。

就要过年了,突然想起要写写他在原单位的点点滴滴,又怕别人说三道四,于是私下征求他的意见。

“我们只是相互交流,我只是做了微小的事情而已…”林院简单回复。

于是,我在地铁上匆忙立题,并在人流如潮的车厢里完成此文,因为我害怕在安静的时候回忆过去,唯有在这纷乱的环境里,才能促使我尽快写完这一些,以求心里的宁静。尊为林君,是我内心自己的感受,与其他无关,也不想有关,毕竟是一段纯粹的回忆罢了。

(匆匆于地铁上。)

回忆“林君”副院长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