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坊间旧忆——羊皮市胡同

生活 2020-01-06 1个回答

298坊间旧忆——羊皮市胡同

北京城的西四地区有一条“羊皮市胡同”在这条胡同里鼎盛时期有皮毛加工小作坊二十余家,也是皮毛皮货的交易所。至于明清时期京城内有多少家皮毛加工厂青山不知道。据《北京市西城地名志》载:该胡同呈“东西走向,东端南折起自大酱坊胡同,西至西四南大街,全长一百九十四米,大清之时属于镶红旗。”。“意气相投裘臻狐腋,声名可创衣赞羔羊”这就是当年买皮货店铺大门口悬挂一副对联。

羊皮在这里通过拼接剪裁缝制被加工成羊皮袄、羊皮帽子、羊皮褥子、羊皮坎肩等御寒的冬装。用的最多的是绵羊皮和山羊皮,绵羊皮纤维组织松弛,非常的柔软细致而光滑,延展性很大但不够耐用,山羊皮纤维组织比绵羊饱满,皮质弹性强坚实耐用,是制作皮衣皮裤最理想的皮毛。下脚料碎皮毛也不能随便的乱扔,少稍大一些的皮毛根据种类、颜色,经过精心的选料搭配,缝制成方块后再缝制成“千张袄”,一种价格低廉的皮袄。皮货中高档的有貂皮大衣、皮毛大氅、皮帽子、皮毛围脖、皮毛披肩等,这些咱们先搁在一边说说您不经常见到的,今儿个单说早年间比较大众化的皮套裤、皮耳套,手笼(也叫手揣子)等。

皮套裤,简单的说就是两条互不相连的皮裤腿,有左右之分其上有绳系于胯部的腰带上即可。皮套裤长度下部到脚踝处,上部至大腿的根部,上宽下窄,上口要裁剪出斜形,缝上一条布带子系在腰部,下端的裤脚较窄可用绑腿带系紧,为了更加保暖先做一条薄棉裤再和皮子缝在一起就成了皮套裤。这是街头卖货小贩们的标准装束也是他们的最爱,大冬天的穿上一条皮套裤行走不但方便而且保暖防冻,皮套裤花钱不多,穿脱方便,经济实惠物有所值。

皮套裤,别看此物件毫不起眼其历史可谓悠久,北京《析津志》有记录;“市人多服羊皮御冬寒······皮袴亦如此。多是带毛者,然皆狭窄,仅束其腿胫尔。”皮袴者,乃皮套裤也。几百年后北京的市面上才有了真正的皮裤,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皮毛手笼,一般此物都是用贵重的皮毛来缝制,有貂皮、狐狸皮之分。此物造型极为简单就是一个一尺多长直径二十多公分的圆筒子双手揣在其中,这就是旧时有钱人冬天之时御寒物件了。尤其是有钱的贵妇们大冬天的外出之时身着貂皮大衣胸前就会有一个皮毛手笼,如果在手笼里面再放入一个小的银暖炉那就更好了,如今此物件您是看不到了。在北京其它御寒的物件还有;骆驼鞍的棉鞋,老头乐棉窝,毡帽和围脖,(有皮毛围脖和毛线织的围脖之分)

此毡帽一般都是深棕色、灰色、白色呈半圆形,是用细羊毛毡制作的,由于没有帽檐也就没有了前后之分,出门时拿起毡帽往脑袋上一扣就行了。后来毡帽有了改进,两旁有一对可折叠的半圆形的护耳毡片,内中衬有绒毛天冷时放下来保护耳朵防止冻伤,正前面还有不太长的毡帽檐用来遮挡风沙。此毡帽的样子实在不好看,就像半个西瓜,但它结实暖和,这种毡帽深受老年人的喜爱,这在北京民谣之中说得最为清楚;“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大花糕,老头子要顶新毡帽。”

乙未年十月二十

一蓑烟雨任平生

298坊间旧忆——羊皮市胡同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