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中分古南阳

教育 2019-12-22 1个回答

运河中分古南阳

  真得佩服新华社记者的独到视觉:记得去井冈山时,刚入井冈山市,导游就给大家作了提示:这是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城市——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井冈山,记住了井冈山的地貌;而新华社记者到南阳古镇,亦用了一个让微山湖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标题:

  唯独没有汽车的古镇!

  只要看了这题目,肯定促你往下看,肯定让你记住南阳古镇!

  当然,新华社记者的用意意在表现南阳古镇,乃至整个微山湖区为了让首都人民喝上南水北调放心水,怎样的注重环保。其实,你这是不大了解南阳,等你真正了解了南阳,你也会佩服记者的视觉独到。南阳古镇,其实就是南阳湖上一个被运河“中分”的运河两岸!

  南阳旧时属鱼台,位居南阳湖中央,当时的县志是这样介绍的:元代运河,纵贯南阳,位居南阳镇中间,两岸砌以石级,是济宁段唯一没被淤塞的古运河。

  可见,南阳古镇中间的老运河,才是原汁原味的大运河!

  南阳镇四面环水,南北长七华里,东西宽一华里。

不足两平方公里,寸土寸金。记得有篇介绍《南阳夜市》的文章是这样描述的:石板小街牵着水巷,五尺炕头枕着六尺船头。家家玩船,户户经商,自古就有“二济宁”、“小苏州”之称。那街、那巷、那遍布小镇的明清建筑,到处是拥拥挤挤。当然,小镇是开过汽车的,不过那是干大湖(湖水干涸)的时候。

  要说她的古,那可是有史可查的。随手翻翻仅在《史记》中就有多处记载。其中《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曰:“愿魏以聚大梁之下,愿齐之试兵南阳……”《史记·鲁仲连列传》载:“且楚攻齐之南阳……”而《孟子·告子下》则记载孟子曰:“一战胜齐,虽有南阳,然且不可”。可见南阳的历史仅有据可查者就达两千多年,后经元代开挖大运河,更是给南阳古镇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加上康熙、乾隆六下江南都必经此地,因而可谓整个南阳留迹遍布。特别是马西华落榜写《钱赋》的故事更耐人寻味。据传,乾隆下江南时马西华才17岁,虽然知道乾隆是皇上,问起南阳风物,湖上典故却能一一对答如流,确是难得人才。惹得乾隆直赞“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马西华不愧状元之才!”

  按说皇上金口玉言,马西华当即谢恩就可立为状元,谁知他自持才高,根本不谢。而是待到大比之年,亲自进京赶考。结果当真考了第一!但是,结果却是实实在在闹了个名落孙山!何也?硬是叫人花银子顶了!马西华回来越想越脑,随即写下了至今流传的《钱赋》:

  钱,钱,

  能使人平地登天,能使人不第为官……

  成也是你,败也是你……

  有俭有攒,何必思钱想钱?

  可见,南阳人对钱能通神,那是深恶痛绝的!然而,想不到日前岛上却传来消息:南阳除了遍布“皇宫所”、“皇粮殿”、“御宴房”、“接驾处”、“文公(文天祥)祠”……名胜古迹外,镇上最近竟“开发”出一家“清代钱庄”!

  闻信,我又一次踏上了南阳古镇。

  作为微山人,南阳古镇我是拜访过多次的,能和镇江、扬州并列为千里运河“四大古镇”(另一古镇为微山县城夏镇),除了她的地理位置独特、市面繁荣昌盛之外,当然还得有她独特的人文价值。像魁星楼、皇粮殿、状元胡同及窄窄的独具“南洋风情”的牵手小巷,哪可都是让人百游不厌的景点。但听说小小的南阳古镇还有“银行”,确实是让人闻之心动的。为了“行动方便”,到南阳后我就约了该镇的副镇长小邓一同陪我造访。

  可真是中规中矩的“银行”!从镇政府出来“挤过”仍拥拥挤挤遍是游人的石板小街,好容易才到了面街背河的“胡氏钱庄”。果然是“银行”:开宗明义,当门挂着的就是“以利取义”。往里走走两进两出的院落,柜台、账房、客厅、金库全都一应俱全。且安防措施特别到位,仔细看看似乎比现代的安保还要保险。然而,更让我感兴趣的还是这里的“钱庄文化”。

  迈进“以义取利”的大门,接着映入人眼帘的就是悬于二门内外的双字匾额。一为“穷理”,一为“守正”。这是明明白白示人:赚钱之道我们会用足、用精,但绝对不会“逾矩”;惠人惠己,以利取义,经商之道,经营者永永远远做到“守正”!

  越往里走,条幅、标牌愈多,“退一步,让三分”的经营之道,随处可见;“凡出言,信为先”的运作理念,举目可视。直至后门,可谓处处“弥漫”的都是“钱庄文化”。

  “这后门是专为VIP们准备的!”

  邓镇长一句幽默让人更体谅到了经营者的用心良苦:出后门即是临街码头,旧时用银票更用铜钱,大款们提了钱是怕露“相”的,哪个不想尽快离去?这是标准的为客户着想!而回头再看看后门上方镶嵌的一块阴刻石匾,一下子又叫人感受到了江浙文化、京津理念和孔孟之道在这水乡小镇的有机融汇!

  刻的什么?

  “大地流金”!

  阴刻,悬于后门背人处,可见经营者并不是挂给客户看的。其用意当然是警示自己,更警示家人:

  钱,遍地都是,就看你怎么赚!这就是南阳古镇人祖祖辈辈的经营理念!

  端祥着“大地流金”的阴刻,倾听着缓缓流淌的老运河的呜咽,不禁教人陷入了遐想:大运河中分了南阳古镇,但是,不同时也正用了她的跨时代、跨南北的兼收并蓄、有容乃大才成就了今日千百万个南阳古镇、南阳新镇吗?

  作者简介:

  宋致国,73岁,山东微山人,济宁医学院退休。曾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青年文学》等报刊发表过散文、小说。

运河中分古南阳

剩余:2000
上一页:惯的